暑期打工 小伙伴要擦亮眼睛 天天关注
大学毕业生李文星年轻的生命,因为误入传销组织,殒命天津,引来人们无尽唏嘘。实际上,在我们为大学生咨询的过程中,发现暑期工应聘也存在不少陷阱。暑期过半,很多年轻朋友还在为增加社会经验,或赚得一点生活费奔波在求职路上。看似多彩的暑期工世界,需要小伙伴们擦亮眼睛。
(相关资料图)
传销陷阱+网友相约
暑期的生涯教练课上到一半,一位老师风风火火地请假返回学校。就是因为学院的一名学生突然失联。几经周折,终于找到学生,发现也是被网友引到天津,刚去的第一天就被网友“无意”摔坏手机,从此失联。学生说,他在那边每天就是被几个年轻人带着四处游逛,聊一些如何快速赚钱之类的话题。还好他比较清醒,及时和家人取得联系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
跟李文星案相似,这个学生也是网络朋友介绍,然后去打工。网络互动是现代年轻人常用的交流方式,网友不仅带着距离的差异,还带着神秘色彩和想象空间。许多年轻人带着暑期工开拓视野的初衷,心中还存有青春的好奇和萌动。如果对方再使用一些手段,青少年是很容易上当的。
小贴士:
不要轻易相信网友的介绍,一定要多方核实具体的招聘信息。
警惕打工愿望背后的小萌动,多找年长的朋友聊一聊自己的想法,理性处理和网友的关系。
如果去外地,一定要清楚告知家人具体的地点和联系人、联系方式,并且保持和家人的联系,随时告知自己的状态。
一旦发现异常情况,如对方弄坏或者收走你的手机等,要马上设法离开,和家人取得联系。
不要将证件和钱交给对方保管。
周末用工的骗局
朋友的儿子是大一的学生,也在打暑期工,接连遇到三次才做了两天就被告知公司裁员,用不了那么多人的情况。后来家人仔细盘问才发现,他的三份工作都是从校园散发的传单上找到的,而且工作的时间都是在周末,周日晚上或者周一就被告知不必来了。折腾了几周,每份工作做了两三天,却没有拿到钱。后来咨询过人才市场的工作人员才知道,有一些企业就是利用试工的说法,在周末活儿多的情况下临时用工,用后告知对方试用不合格或者裁员,然后以低工资或者无工资来打发这些年轻人。
小贴士:
不要轻信校园小广告,那些不舍得花成本招工的企业,也很难在对待员工方面投入真诚。
去打工的企业最好是有同学或者朋友去过。
在应聘时就要谈清楚试用期的时间、安排及费用。一般来说,试用员工都是要支付薪资的,其工资标准应该是正式工薪资的80%。
号称高薪的黑中介
打暑期工的学生往往还会遇到一些比较热情的中介,他们以“高薪”为诱惑,从中收取高额中介费。高校学生小黄打暑期工期间正好遇到这样一家承诺“高薪”的中介,顾问说,公司有十足的实力可以为小黄找到好工作,并且举了几个“师兄师姐”的成功案例。小黄一时冲动交了2000元中介费。等待的日子,最初小黄还能收到这位顾问的微信安抚,后来就杳无音信,再电话过去,发现对方已经变成空号,方知上当。
这种中介不仅以实体方式存在,很多还存在于网络空间。他们打着海量职位的幌子,骗取中介费,虽然这种网络行骗成本不见得太高,但是却更容易钻空子,追索困难。
黑中介看准的是学生们急于赚钱,又不想付出太多的心理,所以作为打工者,调整自己的心态也是防止受骗的方法。
小贴士:
建立踏实的职业理念,不急于求成,不贪图便宜,这样才能在诱惑面前保持理智。
寻找中介帮助,一定要核对对方的营业执照、职业介绍许可证等信息,最好寻找知名度高、可靠的中介服务。
当对方收取中介费的时候,一定要询问清楚其中的服务内容和职责。
押金和培训费用欺诈
大专生小吴想利用暑期时间好好锻炼自己,于是进入一家工厂实习,工厂要求他先交3000元的置装费、培训费、担保费等费用。并且表示如小吴离职,随时可以退还押金。但小吴进厂没多久就发现自己的工作和招工时说的不一样,不仅工作条件恶劣,而且经常加班加点,感觉学不到什么,于是就想辞职。对方不仅翻脸不给工钱,而且押金退还也成了泡影。
小贴士:
一般企业不会要求员工交付用工押金,培训费大部分是企业应该承担的费用,也不应全部由员工支付,因此每一笔企业提出的费用要核实清晰,不合理的拒绝交付。
选择打工的企业最好是有一定知名度、比较靠谱的企业。
拒绝企业要求扣留身份证等证件的要求。
对于自己打工的目的也要清晰,并且应该根据自己的目的来选择和了解相关企业,这样的暑期工才能实现最佳的性价比。